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6月, 2008的文章

喝盡葡萄酒

圖片
五月份參觀意大利 Barbaresco 區的 Adriano Marco e Vittorio 酒莊時,除了 Barbaresco、Dolcetto d'Alba 和 Barbera d'Alba 等好幾瓶主打葡萄酒,莊主還拿了一瓶果醬讓我試味。這瓶 Cugna Mostarda D'uva 不是一般尋常的果醬,是用釀酒時榨汁後剩下的葡萄渣作材料做的。在意大利,酒莊都會把葡萄渣用來製白蘭地 Grappa,用作果醬的材料卻非常少見。 只是簡單的加入蘋果、梨和以肉桂調味,就成為了一瓶美味又略帶咬口的果醬,給葡萄渣一個新生,也用盡葡萄的一點一滴,一百巴仙環保。若果我的音樂雜誌《Jam》仍在刊印,下期肯定會隨書附送一瓶。

活化歷史

圖片
四月份去到意大利中部 Umbria 的一個古鎮 Montefalco,由 Veneto 的維羅納駕車去要五個小時。除了品嘗當地近年釀造得非常出位的 Sagrantino 乾口紅酒,更有機會參現一下地道文化和藝術。 隱藏在一家中世紀古舊教堂裡面,是一個存心復辟該鎮在中古年代一直沿用方法造紙的教授。這位紙匠畢生研究意大利古代造紙法,四出回收爛布,拿回工場割碎、加水攪爛,然後用千斤頂壓走水份,涼乾後便是一張張充滿人情味的再造紙。 這一幢荒置了的歷史性建築物,是能夠活化的典型例子,既能推動環保意識,又可鼓吹癈物再生和保存民間瀕臨失傳的道地造紙文化。 香港政府高官每年大花筒到世界各大城市出差觀摩,為什麼摩不到這種既有意思又可以持續發展的文化模式?如果薪酬高就可以聘請到人材,而人材的辦事能力又會較高、大腦轉數又會較其他一直表現令人氣結的官員快,我們應該很快就可以有一個更美好的香港。

為什麼免酒稅?

圖片
貨車司機發起慢駛,要求特區政府免收柴油稅,我非常諒解。他們提出為什麼免酒稅,卻在油價飆升的時勢下不肯免收柴油稅,難道不是值得深思的問題嗎? 財爺宣佈取消向葡萄酒和啤酒徵稅的時候,解釋是為了希望把香港打做成為亞洲葡萄酒交易中心,但要成為交易中心,難道不需要物流的配套嗎?如果香港的運輸成本太高,又怎可以成為交易中心呢?每一個計劃,都要宏觀來看,視野狹窄,又怎會成功。 高官可能已經忘記了十年前的教訓。亞洲金融風暴來襲,政府救股市而不救樓市,傾斜的政策令到中產階層變成負資產階層,於是出現五十萬人上街遊行的歷史性場面,董建華被逼下台。 現在好大喜功的官員又來「救港」,再推出傾斜的政策,後果不難想象。 曾特首曾經說過會採用「小政府」的方針治港,但忽然又用超高薪酬增聘十七位副局長和政治助理,難為各政府部門人手不足又不可以請人。這不也是傾斜的政策的政策嗎? 在Acker Merrall & Condit的葡萄酒拍賣會中,政務司司長唐英年成為場中觸目買家,令我開始明白政府的政策。唐司長一向是個葡萄酒收藏家,他不是賣酒的,運輸成本或貨車司機的生計當然不在考慮之列,香港能夠多搞幾個亞洲最大規模的葡萄酒拍賣會,免得他要舟車勞頓就好了。

Bo Diddley 逝世

圖片
現代的搖滾音樂 (Rock 'N' Roll) 是由怨曲 (Blues) 演變出來的,而這個音樂革命的其中一個勇士,就是 Bo Diddley (1928-2008)。 Bo Diddley 一生不停演唱,2007年5月在舉行音樂會後中風,健康每下愈況,今年6月2日心臟停了下來,享年79歲。不過,他對搖滾音樂的貢獻和那一柄令人一見難忘的方形結他,卻會永遠留下來。

1888的滋味

圖片
2008年 Vinexpo Asia Pacific 曲終人散,留給我最深印象是 Joy 的1888年 Vintage Armagnac。酒醇卻不老,味香卻不俗,加上由 Paco Rabanne 設計的酒瓶,更似一瓶巨型香氛。 今屆的參展商沒有明顯增加,但參觀者卻多得過份。第一天已經出師不利,預早留位的 Saint-Emillon Grand Cru Classe Tasting,竟然在門外排了上百人,唯有放棄,跟著兩天的情況也差不多,結果我原訂的行程全盤更改,只是隨心亂逛,遇到相熟酒莊就打打招呼,碰上有趣攤位就嘗嘗新味,反而落得逍遙自在。